如何确定瓷器窑口?
隨著瓷業的發展,窯口的命名方法也越來越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方法。 1、是以燒造地點來命名,如浙江龍泉窯,福建德化窯,江西吉州窯、景德鎮湖田窯等,這種命名方法較為普遍。 2、是以某窯的主技者的姓氏來命名,如景德鎮唐代的陶(玉)窯、霍(仲初)窯,明代的崔公窯、周(丹泉)窯,清代的郎(廷極)窯、年(希堯)窯、唐(英)窯等。 3、是按燒造年代來命名,如景德鎮明代禦窯通常分別叫永樂窯、宣德窯、成化窯等。 4、是按產品使用者的身份來命名,如官窯、民窯、樞府窯等。所謂官窯,是生產專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來賞賜入貢國及使臣或賞賜群臣、親貴)的各種瓷器的窯,也稱“禦窯”。如北宋的汴京官禦,南宋的杭州官窯,景德鎮元代的禦土窯、樞府窯,明、清的禦窯(又叫“官窯”“廠官窯”)。 所謂民窯,是為了滿足國內外廣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產民間用瓷的民營手工業作坊。 古代瓷器往往窯口特徵明顯,同一窯口不同年代的產品也有差別,因而斷窯口是確定瓷器燒造年代和判定古瓷器價值的重要依據。根據窯口特徵來辨識古瓷也是相對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對瓷器鑒定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那五種瓷器不能收藏?
1、是器形不規整,古裡古怪的不能收藏。歷代古瓷的器形,都有一定的形制,而器形太規整的也不能要,那是用現代灌漿工藝製成的。 2、是繪畫看上去不順眼的不能收藏,說明作者繪畫水準的低下;而繪畫畫得太好的也不要,因為它超越了時代的水準。 3、是胎體分量太重的不能收藏。古瓷分量一般也有規範,例如:明代永樂瓷輕,宣德瓷重,成化瓷又輕;清代康熙瓷重,雍正瓷輕,乾隆瓷比雍正瓷重,但較康熙瓷輕。而胎體分量過輕的也不能要,說明瓷胎品質有問題。 4、是釉面光澤太亮的不能收藏,這是瓷器剛出窯爐的現象;但釉面光澤不亮的也不能要,它是人為用酸處理的結果。 5、是款字書法不像樣的不能收藏,因現代人慣用圓珠筆,不善於書寫毛筆字的緣故;而款字書法寫得太逼真的也不能要,那很可能是通過電腦做出來的。 除此之外,還有瓷器扣之聲音過於響亮的不能要,因為這是用現代高溫窯爐燒成的。元末明初瓷器底部澀胎上火石紅非常明顯的不能要。瓶、罐一類琢器的器身介面過於明顯的不能要,因為這些都是作偽者故弄玄虛、畫蛇添足的做法而已。
仿古瓷是甚麼?
著名鑒定專家張浦生先生將所見仿古瓷分成臆造型、模擬型、複製型三種不同形式。臆造型的特點是無形無神。由於它屬作偽者隨意拼湊的東西,不模仿古器,沒有時代特徵。此類瓷器容易讓初學者或好勝者上當。出售者往往用激將法,說這種東西難得、少見,連大博物館都沒有,怕你也看不懂等。 模擬型的特點是有形無神。這類器物往往根據古瓷圖片製作,不僅形象與古瓷基本沒什麼差別,而且連尺寸大小都比較一致,品質也不差。那些僅僅具備書本知識的人容易被此類瓷所騙。出售者往往會拿出書本作為佐證,使人深信不疑。但這類瓷器的底足不過關(因不少圖錄上常常沒有底足照片),釉質也不對,有的“太白”,有的“過亮”,缺乏古器的寶光。因此,鑒定瓷器要特別注意觀察底足、釉面,要對真品有感受。同時,還要警惕老足新胎的贗品。 複製型的特點是有形有神。由於它不僅對照實物,請專家分頭合作精工細作製成,而且還有專門作舊的工序,故而惟妙惟肖,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此類瓷器俗稱“高仿品”,新名詞叫“克隆瓷”。高仿品本來常常是博物館用來作為貴重器物之替代展示品的,一旦被不法之徒利用,殺傷力是非常大的。此類器皿常常會讓那些貪